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公司位置
加快建设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物流强省
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河北的历史使命。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物流强省是河北找准中央精神和河北实际的结合点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现代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手段。
高起点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未来发展目标任务,描绘河北物流发展新蓝图
2022年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建设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物流强省做出明确安排部署,正式开启了建设物流强省的生动实践。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加快建设物流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未来五年要着力实施物流布局优化、物流结构完善、物流方式创新、物流效能提升、物流枢纽建设、物流园区升级、物流网络联通、物流企业培育、物流标准推广、物流品牌塑造等十大工程。与此同时,为配合行动方案的实施,省有关部门印发了冷链物流、邮政快递2个专项行动方案和优化陆港物流枢纽布局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高站位优化空间布局,引导高端物流资源聚集,打造河北物流发展新形象
我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在首都周边和省会城市打造现代物流发展新高地,支持保定、廊坊主动融入京津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承接北京区域性物流设施疏解转移,将廊坊打造成商贸物流创新发展高地、首都都市圈生活服务保障基地、京津冀供应链核心枢纽。目前,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头部企业均在廊坊设立了北方总部基地,京东正在布局建设智慧仓储物流中心,快递头部企业已在廊坊乃至河北形成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了“南有上海青浦,北有河北廊坊”的快递总部发展格局。同时,我省主动承接北京快递中转分拨功能外迁疏解,目前,近50%进出北京快件在河北境内集中分拣处理,全省快递业务量占京津冀地区的比重由2017年的30.1%提升至2022年的62.4%。
为了进一步推进物流上下游高端资源向廊坊聚集,廊坊市依托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打造国际商贸物流CBD,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区”叠加优势,持续推进物流、商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五流”汇聚,实现供应链、消费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等五链融合,打造商贸物流“全球会客厅”。目前,已有京东国际、圆通国际、北供保障等22家国内外知名物流头部企业签约入驻。
高质量建设物流设施,夯实物流发展四梁八柱,形成河北物流发展新支撑
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了承东启西、通南接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为发展现代物流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国家安排,我省加快推进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秦皇岛、沧州等6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支持唐山市、石家庄市2个国家物流枢纽和保定市、秦皇岛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完善服务功能。其中,石家庄国家物流枢纽国际陆港片区持续扩大场站规模,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新建2条铁路专用线,完成了3条铁路到发线升级改造,场站作业能力从300万吨提高到600万吨。目前,石家庄国际陆港已拥有集装箱和散货特货作业线6条,由京广铁路可直接引入园区并满足整列停靠,A型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监管场所、20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库、20万平方米汽车中转基地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货运车辆正在有序入场
为加快我省大宗生产资料物流转型升级,推进三大港口从运输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型,我省积极争取国家在唐山港、黄骅港建设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物资储备基地,并得到国家支持。总投资112亿元、新建储备能力600万吨的唐山港大宗商品储备基地煤炭商业储备项目正加紧建设,该项目对于我省强化“大港口”枢纽作用、拓展“大贸易”服务功能、保障“大战略”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为强化物流强省的战略支撑,我省建立了建设物流强省重大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入库项目133个,涉及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物流网络、城乡冷链、智慧物流、多式联运、邮政快递总部、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等八大类,总投资达1232亿元。
高水平完善物流网络,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拓展河北物流发展新市场
围绕加快构建并融入全国“枢纽+通道+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我省积极推进各种物流方式拓展服务网络。目前正在运营的6个运输机场中,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开通了国际货运航线。随着石家庄正定国际邮件互换局通过海关验收,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积极拓展国际海运市场,开通集装箱内外贸集装箱航线63条,其中,内贸集装箱航线54条、外贸近洋航线9条。2022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2.8亿吨,同比增长3.4%。2022年,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共完成498.3万标箱,同比增长3.7%;津冀港口集装箱合作航线达到7条,干支联动的集装箱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开通集装箱铁水联运多式联运线路30条,建成内陆港71个,多式联运集装箱运量达76.4万标箱。作为我省海运龙头企业,河北港口集团推动航线干支连通、内陆港互联互动、海铁班列共建共享,全面增强海港、陆港辐射带动能力,海铁联运线路拓达24条,构建起“面向国内、辐射日韩、覆盖三北、连通蒙俄、通达欧洲”的国内国际物流网络。
石家庄国际陆港开行首列跨境电商中欧班列
2022年,石家庄海关关区中欧班列运营企业组织发送进出境班列515列,承载货物5.0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5.88%、131.85%。其中,石家庄国际陆港围绕全力创建京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共计发行国际班列506列,4.99万标箱,为京津冀地区外贸企业搭建了一条便捷高效、安全稳定的物流通道,有效促进了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为更好发挥国际班列集聚效应,石家庄国际陆港相继开通“邢石欧”“沧石欧”“衡石欧”“京石欧”“保石欧”“津石欧”“邯石欧”等9条“+石欧”班列,2022年国内班列共到发7.3万标箱,同比增长108%,货重108万吨;积极推动铁海联运实现新突破,先后开启了海铁联运全程单物流新模式和“公铁海”联运班列,是京津冀首个“一单到底”国际海铁联运内陆城市,2022年共发送海铁班列102列,同比增长48%。
2022年,我省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2.7亿件,同比增长4.1%;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1亿件,同比增长11.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47.5亿件,同比增长3.5%。目前,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覆盖率达100%。我省廊坊市入选第三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高标准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创新物流模式业态,培育河北物流发展新生态
我省成功获批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石家庄、唐山、廊坊、沧州、雄安新区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石家庄、廊坊、曹妃甸、泰皇岛、临空经济区、雄安新区等6个综合保税区,保定白沟、唐山国际贸易中心2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石家庄、衡水、邯郸、唐山、秦皇岛、廊坊、承德等7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8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和曹妃甸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唐山港、长久、黄骅港、安通控股、秦皇岛港、石家庄国际陆港等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河北物流集团金属公司、河北新发地(首衡)、禾丰食品、河钢集团、金沙河集团、君乐宝集团等6家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这些试点为我省完善现代物流发展生态和产业体系创造了条件。2023年以来,保定白沟市场通过打通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铁路运输通道,实现“市场采购+中欧班列”出口,以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额达到21.93亿元,增速为16.39%。
承德国际商贸物流园区
高效率提升政府服务,着力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培育河北物流发展新环境
我省始终致力于打造“通关最快、成本最低、服务最优”通关环境,积极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持续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改革措施,优化通关办理流程。截止到2022年底,我省出口通关时间压缩到0.80个小时。
唐山国家物流枢纽努力优化内部发展环境,打造了曹妃甸智能网络货运平台,形成基础货源池、优质动力池、金融资金池、港口信息池和配套服务池;推出了船舶交通智能服务系统,商船进出港艘次同比增加22%,所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总量同比下降54.2%;建立了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新机制,单船平均在船检查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2.5小时,单船间接节省成本3-4万元;将37项海事政务事项全部赋权曹妃甸片区政务服务大厅,将9类17项海事静态业务办理模式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办理,船舶办证时间缩短60%以上,一次性办结率由55%提升至85%。
高强度推进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枢纽通道经济,壮大河北物流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打造枢纽经、通道经济的重要途径。唐山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发挥当地产业优势,打造精品钢铁产业集群,曹妃甸区车轮钢、集装箱板、家电板、汽车板、高强钢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20.7%、12%、11.7%和13.5%,产业供应链生态得到完善,初步建成辐射区域广、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运行效率高的综合性产业资源要素聚集区。
邮政快递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通过深入推进邮政快递业服务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我省培育蔚县剪纸、青龙板栗等邮政快递服务地方产业项目178个,其中安国中药材、沧州枣制品等7个项目年度揽收量超过千万件,成功入选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通过开展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典型创建工作,107个项目进入全国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库,与清河羊绒、辛集皮革等70个专业市场深度合作,为长城汽车、以岭药业等龙头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培育出白沟箱包、沧州服装、清河汽车配件、南宫汽车用品等4个年揽收量超亿件的超级市场,支撑制造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
(执笔人:袁培红)
来源: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7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