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公司位置
长株潭共建国家 枢纽, 一体化加速
2019年三市签署《长株潭城市群共建国家枢纽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湖南“十四五”现代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建设长株潭国家综合枢纽。
此次《方案》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和较高现代化运作水平、互联衔接紧密的4种类型国家枢纽,初步形成与长株潭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枢纽经济体系,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枢纽经济示范区。
据了解,国家枢纽涵盖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种类型,《方案》结合实际提出了长株潭共建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4种国家枢纽。
建设国家综合枢纽基础强劲
根据湘物联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长株潭三市社会总额50388.65亿元,占全省社会总额的41.0%;长株潭三市社会总费用2513.82亿元,占全省的40.9%;长株潭三市业总收入2129.74亿元,占全省的54.2%。
2020年《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长株潭都市圈加速形成,三市计划共同打造长株潭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将拓展完善城际快速干道,全面建成“三干四连线”公路项目,提质升级国省干线公路,加快推进主要路段提质升级、长株潭城际路段扩容、重要城镇过境路段改线、“断头路”消除、繁忙路段扩建或立交改造等工程;完善市内快速路系统,实现与不同层级道路有效衔接;构建长株潭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宁韶、江干、醴娄扩容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沪昆高速公路金鱼石至醴陵扩容等项目。
三市还将推进码头泊位建设和功能整合,加强与城陵矶港区联动,打造长株潭岳组合港;开展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工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三线船闸工程前期研究,适时启动建设;新增或加密至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洲际客货运航线,构建长沙国际航空货运网络。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长株潭共同打造国家综合枢纽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在2022年湖南省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存在区域发展协调性不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高、统一的市场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等困难与问题,并提出建议。此次《方案》出台,将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都市圈经济整体竞争力。
三市共建国家枢纽经济示范区
此次《方案》在空间布局上明确,以长沙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国家枢纽承载城市为依托,以枢纽一体化、高质量建设为目标,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开展国家枢纽合作共建,充分发挥国家枢纽的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两轴两区多点”
枢纽发展新格局。
《方案》还部署了五大建设任务,包括共建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4种类型国家枢纽,以及建设国家枢纽经济示范区。
其中,陆港型国家枢纽将打造成为国际铁路枢纽、服务“一带一路”的中部区域枢纽、领跑全省的产业融合枢纽。空港型国家枢纽将打造成中部地区联接国内通达国际的区域性航空枢纽、中西部地区面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桥梁枢纽及面向非洲门户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枢纽将打造成为中非贸易支撑节点、中部地区商贸服务平台和湖南最大的国际商品集散地。生产服务型国家枢纽将打造成服务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核心枢纽、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示范枢纽。
《方案》还明确,依托中欧班列、东盟班列、江海联运、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航空货运等五大国际通道,加快培育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枢纽经济,着力打造“两核两翼、三链融合”长株潭国家综合枢纽经济示范区。
《方案》提出 “两核两翼、三链融合”,即立足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以陆港型、空港型国家枢纽为通道核心,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枢纽为产业两翼,构建“功能互补、业务合作、空间呼应”的枢纽经济格局,建设链、贸易链与产业链“三链融合、梯级发展”的长株潭国家综合枢纽经济示范区。
(作者:李鹏 编辑:李博)
国家枢纽,一带一路